摘 要: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自由范畴表”,邓晓芒教授对这一长期被学界忽视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但该项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并且忽略了“模态诸范畴引入了向德性原则的过渡”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康德的理论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首先,依据知性范畴表,四组范畴中的第三项都是达到了道德性的、纯粹的范畴;其次,“例外的实践规则”不是违背道德法则,而是排除爱好对意志的影响,仅仅由
摘 要: 形而上学的当代危机与现代性危机是内在缠绕的。现代性危机是形而上学的当代危机的现实生活基础,形而上学的当代危机是现代性危机的核心。现代性危机呼唤着形而上学的重建,而区分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和作为“理论体系”的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界限性条件。以从传统哲学中剥离出来的、构成其合理内核的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为依据,能够为重建形而上学确立起真实的地基。同时,形而上学的重建将与现
摘 要: 阿尔都塞以其提出的“认识论断裂”开辟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构主义阐释路径。针对阿尔都塞这一理论进行再思考,首先要借助理论诞生背景,明确阿尔都塞究竟提出了何种意义上的“认识论断裂”,即马克思思想在非科学的意识形态立场与科学的立场之间存在着一次彻底转换。在此基础上,分析阿尔都塞以“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作为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特征进行理论阐释时存在双重困境:其一,无主体的历史何以
摘 要: 非同质化通证(NFT)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可信数字权益凭证,它创造性地改变了传统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渠道,激发了数字作品创作与交易的繁荣。但NFT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法律属性定性不明和监管制度的缺位,导致NFT数字作品市场热度在节节攀升的同时,各类风险尤其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亦多有发生,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后续的开发。因此亟需对NFT数字作品进行法律属性和技术原理的厘清,并在此基础上对其
摘 要: 正当程序原则已经成为法院审理学术纠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位申请人、学位获得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实践中,法院适用正当程序原则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法院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知不足;其次,多数法院未进行充分说理而直接适用正当程序原则;最后,法院对高校履行程序义务的审查不全面。上述问题导致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尽管《学位法》相比于《学位条例》在立法目的、部
摘 要: 共同遗嘱(也称夫妻合立遗嘱)是指夫妻之间基于合意共同订立一份遗嘱,并在遗嘱中对单独财产或者共同财产进行安排。在理论上,共同遗嘱的主要类型包括相互指定型、共同指定型与柏林式共同遗嘱,满足处分上牵连性的惟有柏林式遗嘱。基于处分上的牵连性,生存配偶在另一方配偶去世后对共同财产的处分受到限制,比较法上通过“再婚条款”体现了此种受限制的法律地位。在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阶段
摘 要: 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抵抗力、恢复力和转型力三个维度选取14项指标构建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4—2019年西部地区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2004—2019年西部地区经济韧性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从空间维度上看,西部地区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摘 要: 2023年“孔乙己文学”话题频繁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很多人感慨“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文学”背后呈现的是大学生就业机会与学历难以匹配的困顿与苦闷。以网络主要平台的文本分析表明,“孔乙己文学”现象折射出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它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社会、高校以及家庭应共同发力,减少就业焦虑,疏解就业困境。 关键词: “孔
摘 要: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高校工程管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伦理与社会责任能力为核心构建的学生关键能力评价体系为适应行业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技术,从多维度量化学生能力表现。研究结果表明:(1) 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水平偏低,亟需通过课程内容更新和实践教学优化进行提升;(2) 项目执行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达标但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美国非虚构文学,出现了大量的涉华文学作品,它们以一种看似更加直白、真实的手法将中国的形象呈现在美国乃至世界的读者面前,形成了一个关于东方的神话集合。如何厘清这些作品的类型学特征?通过梳理发现,这类作品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华裔传记,他们主要以自身的经历为叙事内容,在他者的文化中寻求身份认同;第二类为政论布道,主要为对中国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形态好奇的“政治”作家
摘 要: 中国网络小说的国际传播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相关国家主流社会对中国网络小说的关注和接受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对国外英文报纸关于中国网络小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发现,2009—2024年五大洲16个国家的23家英文报纸刊登了52篇关于中国网络小说的报道,欧美和大洋洲及东南亚是关注中国网络小说较多的地区;这些报道作为整体实现了对中国网络小说发展的跟踪报道,几乎没有受到意识形态差异的
摘 要: 意大利导演彼得罗·马塞洛对杰克·伦敦经典小说《马丁·伊登》的2019版电影改编是一个颇具当下文化征候意味的跨媒介叙事案例。马塞洛以浓厚的迷影情怀和实验精神对原著的时代背景、人文风俗进行了模糊化改写,并通过虚实影像交接,展现出电影时间的绵延性,突出了经典文学叙事和当代经验之间的互动。影片由此构成了一次当代语境下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互文性对话,体现出文学名著在文化记忆中的“萦绕”特性
教育理论研究者始终认为自己所思考和言说的教育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反之,他们同样始终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正是其所思考和言说的教育,但真诚的实践者却时不时直接或委婉地告诉理论者,实践中的教育与理论中的教育不是一回事。教育理论研究者虽然也知道现实中的教育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却没有对称性地批判实践者的教育脱离理论。这也不是因为他们比教育实践者更为宽容,只能说明在他们的意识中从来就没有两种独立存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