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枝枝杈杈交错伸展、像蛛网一样联结,还长着尖刺的树枝,到底属于什么植物? 它们才不是什么树枝呢,而是芡属植物的叶脉! 芡是睡莲的“亲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池塘、湖沼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不过它有许多俗名,比如假莲藕、刺莲藕、鸡头荷、鸡头莲、鸡头米、芡实……你知道几个? 芡的叶子很特别,长大后浮在水面上,宽宽大大,像一面圆盾,正面穿着皱巴巴的“绿外套”,背面却是紫色的,叶脉凸起,长有尖刺——野
三天后,在月亮湖畔举办舞会,大家都要来呀!
蛇,既不像兽类有四条腿,也不像鸟类长着羽毛,而是一副怪异的长相:身体细长,无手无足,眼射寒光,口吐信子,鳞色斑斓,蜿蜒滑行……你是好奇它的神秘,还是害怕它的毒性? 按照中国传统纪年,今年是蛇年。蛇年说蛇,先来认认“蛇”字吧—— “虫”+“它”= “蛇”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它”的:“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后来,这个“它”字也用作代词。随着“它”字的任务增多,
看到一条小蛇正乐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古灵精怪的你也许会问:“用蛇毒毒毒蛇,毒蛇会不会被蛇毒毒死呢?”现在我们就来解这个“绕口题”! 场景一:误吞毒液 毒液存于蛇的嘴巴里,一不小心咽下去,蛇会中毒吗? 蛇的毒液包含蛋白质、消化酶、多肽素等成分,其中占比最大的蛋白质毒素,只有进入动物的肌肉和血液才会发挥作用。蛇咽下毒液后,蛋白质毒素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至于占比极低的多肽毒素,同样会被消化系统破坏
海里也生活着不少蛇,虽然它们性情平和、不爱咬人,但毕竟属于毒蛇,其他海洋居民对它们多少有些忌惮。所以,如果有某种生物长得恰好比较像海蛇,就可能白捡一身威慑力。你还别说,海里真有这么一类鱼,由于天生像蛇,它们什么也不用做就让邻居心存敬畏。这就是鳗鱼。 “躺赢”的伪装术 鳗鱼里尤其像蛇的一类被称为蛇鳗。它们的身体不是扁的,而是从头圆到尾,因此只需改动一下身体的颜色布局,它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有着黑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奇峰耸立,森林茂密,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物种最丰富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为各类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来看看这片神秘的森林里有哪些神奇的物种吧! 古老植物的“避难所” 莽山很幸运,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许多来自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植物家族得以延续。你在这里会见到长苞铁杉、南方红豆杉等裸子植物。 珍稀动物的家园 这里的动物世界同样精
动物名片 英文名 Mangshan Pit Viper 学名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分类 有鳞目蝰科原矛头蝮属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可是剧剧剧毒蛇,别来打扰我! 你知道吗,我国目前已知的蛇类有350 余种, 其中50多种还是特有的“独苗苗”呢!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明星级“居民”,就是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莽山原矛头蝮。它只
看完了可怕的蛇,让我们轻松一下,用卷纸筒芯、彩纸等来制作几条缤纷的小蛇吧。比一比,看谁做的小蛇最可爱!你还可以把它们布置到环境里,或者套在手指上做游戏。
芡实糕,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各地时令美食上市的时间。秋风一起,江南水乡的池塘、沟渠里就热闹起来了——八种美味的水生植物陆续成熟,准备登上人们的餐桌。民间俗语说:“秋吃水八仙,赛过小神仙。”那么,“水八仙”究竟是哪八种植物呢?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猜你不知道 “水八仙”还是“水八鲜” 民间故事里说,以吕洞宾为首的“八仙”在江南游玩时,见恶龙兴风作浪、残害百姓,于是将其镇压,又各自留下一件法器守护苍生,
海浪的低鸣声隐约传来,海鸥在远处盘旋。这片松林离海边不过数百米,咸湿的海风夹杂着松脂的清香,拂过每一根松针,带来一丝异样的咸味。 科学侦探三人组——C探长、苏苏和小黑,踏进这片神秘的松林。他们的新任务,就在这咸风和涛声中悄然展开了。 “死亡之林” 三人走在林间,脚下的针叶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像踩碎了一个个蛋壳。 苏苏蹲下, 弯腰捻起一撮亮晶晶的颗粒。“大家看,这是盐晶!海风带来的盐雾
沼泽里的大眼睛 在阿根廷东北部的沼泽地里,有一个神奇的“大眼睛岛”。它圆得像用圆规画出来的,直径超过100米,像一颗巨大的眼球漂在水面上。最酷的是,它会自己转圈儿!科学家发现,是水下的暗流像隐形小手一样推着它慢慢旋转。
当看到别人打哈欠时,你是不是忍不住也想打一个?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会打哈欠。对于动物来说,打哈欠不仅发生在疲倦的时候,也是一种警示信号。更有趣的是,“打哈欠传染”其实是动物世界中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这种传染不仅发生在同类之间,甚至可能跨越物种。 互相“传染”哈欠,仅仅是为了打个招呼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有助于大脑降温、提升警觉度,防范潜在威胁。想象一下,一群动物通过“哈欠接力
枇杷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