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现有制度下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受户籍制度制约,尤其是无常住地产权住房的租房群体,其基本公共服务权益保障问题成为改革难点。当前政策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实现该群体“住有所居”的目标。以住房支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共服务各领域消费支出与租金支出的关联性,研究揭示了租房群体的消费结构特征。数据显示,租房群体整体在医疗支出方面与租金构成消费替代关系,在教育、文娱、设施的其他支出项方面构成消费互补关系,根据收入高低与户籍类型不同,这种关系会进一步呈现出群体分化特征。针对租房人群,保租房作为准入门槛最低、覆盖面最广的一种住房保障政策,其改革需统筹考虑群体差异与实际需求,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摘要: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FRDD)方法,研究个体退休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异质性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退休显著增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对必需型消费的影响较小,对享受型消费的影响较大;退休对八大类消费及支出占比的影响,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收入效应。具体表现为,家庭的食物和医疗保健类支出增加,文化娱乐和交通通信类支出占比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和提高互联网金融使用的便利性,有助于增加家庭在享受型消费方面的支出。将家庭按户主退休前工作性质及不同收入分位数多维度分解,发现退休后低收入自主经营类家庭人均消费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显著减少,不同工作性质的高收入家庭各类消费支出均增加。
摘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应实践诉求是起点、平衡利益关系是关键、“先试点、再推广”是主要路径。从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关系视角,对尚未在制度层面得到认可的实践做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调整入市具有广泛适用性,要获得制度认可,需理顺调整入市与宅基地退出、耕地保护的关系;国家通过税收分享入市收益具有普遍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给出了可行办法,应加快推进制度出台;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宅受政府意愿、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暂不具备全面推广条件;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入市引发的失地农户补偿尚未形成成熟经验,需继续探索。因此,应加快制度建设进程,推动成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力争形成更多能推广的改革成果;加强前期经验总结,统筹谋划择机深化改革。
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Kakwani指数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新农保对中老年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保对中老年个体收入不平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养老保险不同阶段分析,新农保缴费额并不会显著影响个体的收入不平等,而养老金对个体收入不平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机制上来看,新农保能够提升个体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积累,进而抑制收入不平等;同时,新农保会挤入子代的代际经济支持,通过提高个体转移性收入的方式抑制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农保对东部地区、纯农业型农户和贫困人群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中老年个体收入不平等,应优化改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摘要: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制度分析框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后,由于城区范围扩大,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将导致所在城市出现新房价格下降和存量房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化态势,但从长期来看,撤县设区改革对所在城市新房市场和存量房市场的提振作用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分别从供需两端影响所在城市的居住用地供给、常住人口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东部地区、超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优化完善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借力政策工具协同推进撤县设区改革与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
摘要:紧凑式开发建设是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的一种可行模式。检验超大特大城市紧凑发展与城市用地效率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2002—2021年中国超大特大城市紧凑发展和城市用地效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超大特大城市紧凑发展程度和城市用地效率总体上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存在良性互动响应关系,除均存在自我强化的惯性发展特征之外,城市紧凑发展对城市用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在不同紧凑维度上存在异质性。因此,应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城市功能紧凑发展;以维度适配为立足点,发挥城市紧凑发展对城市用地效率的促进作用。
摘要: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市场制度创新与城乡空间重构的交互逻辑,运用2001—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提升1个单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相应增加0.06个单位,并且该影响效应随统一大市场建设、产业结构水平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分维度检验表明,商品、劳动力、资本统一大市场建设均显著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经济、社会、空间融合的作用显著有效,对生活及生态环保融合的影响效应虽不显著但仍具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揭示,产业关联强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和边际效应跃迁特征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并且伴随着产业关联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摘要:数字化转型信号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对数字化转型所持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考察数字化转型信号能否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探究投资者互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号可以作为特质信息融入股价,最终降低股价同步性。调节效应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互动在数字化转型信号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发挥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信息能力越强、投资者信息需求越低时,数字化转型信号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作用越显著,且投资者互动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摘要:高端先进设备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企业投资结构周期模型,研究了设备质量投资的顺周期性,以及税收因素对设备质量投资周期性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设备质量投资与技术周期同向变动,即设备质量投资顺周期变动。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负担下降能够平滑设备质量投资顺周期性,而税收负担上升能够加剧设备质量投资顺周期性。因此,企业应该根据技术周期科学合理地进行设备投资,增加技术进步收益,进一步提升投资先进设备的意愿。政府应注意使用税收工具,发挥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创新和引导企业先进设备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