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践行ESG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基本保障;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通过发挥威慑作用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发挥资源聚集效应,能够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在非国企及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从经济后果看,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的积极作用,不仅增强了ESG投资效应,还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提升企业ESG表现的因素提供有力的理论和经验支撑。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权质押现象愈发普遍,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公司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简称“董监高”)的股份增持行为,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积极的市场信号,有助于缓解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发的代理问题。选取火电行业上市公司——永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泰能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股权质押的情况下,“董监高”进行股份增持的动因及产生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永泰能源的“董监高”在4年间6次增持股票,原因包括提升股价、降低股权质押风险和巩固控制权。这种操作尽管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看,市场稳定性较差。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制定高质量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摘要:构建一套科学可用的会计师事务所选聘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促进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审计质量。以审计质量为导向,构建涵盖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5个三级指标的会计师事务所选聘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证分析,帮助企业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实证分析有效论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借鉴。
摘要:当前对矿山修复绩效成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主观判断,为完善矿山修复绩效成果的评价,以A矿山修复绩效为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矿山修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指标法选取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应用调查问卷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各指标值,计算出A矿山修复绩效。研究结果从多视角、多维度选择指标,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评价结果更有价值。
摘要:基于2010-2020年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碳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绩效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具有持续性;企业规模在碳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对激励电力企业提升碳绩效,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在“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下,高校面临财政拨款增速放缓与办学刚性成本攀升的结构性矛盾。2021—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增速分别为 9.13% 1 5.97% ! 5.33%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高校办学成本却持续攀升,资金压力日益加剧。针对这一现状,系统分析了高校支出管控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内控监督机制缺失、信息化支撑不足等。创新性地引入PDCA循环,探讨其在高校经费支出管控中的适用性,并构建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价和反馈改进4个环节,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经费支出管控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和支持层4个维度,通过完善“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构建节支增效协作体系、打造精细化管控平台及加强全员培训等措施,探索“过紧日子”常态化下高校经费支出管控优化路径。旨在通过构建科学的管控框架,为高校在资源约束下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财务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效能提升,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探究财务柔性对建筑施工企业绩效的影响,剖析了融资约束在其中的调节机制,并基于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对2013—2022年21家A股上市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财务柔性与建筑施工企业绩效呈“倒U形”关系;加大融资约束程度,会强化财务柔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给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不断升级。2020年7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了全新的“三线模型”,为强化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以IIA提出的新三线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流程治理思维,探讨内审数智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三线”在风险管控、价值增值中的协同效应。通过介绍新三线模型的发展演进,梳理新三线模型与流程治理、流程治理与内审数智化的关系,提出“组织战略协同-信息技术赋能-内审生态重构”的内审数智化建设思路,为提升组织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摘要:企业重组所得税政策是以“经济实质理论”为基础制定,满足股东权益连续要求,是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前提条件。股权无偿划转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重组方式,实务工作中企业对所得税政策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依据企业重组的经济实质理论,从保持股东权益连续的视角,探讨 100% 间接持股,且股权架构层级少的母、子公司之间无偿划转股权,划转后原股东的权益不发生变化,在适合条件下可以享受的特殊性税务处理。
摘要:近年来,ESG信息广受关注,ESG信息披露也朝着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其 ESG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广泛。构建医药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权重法对体系中各个指标赋权后,利用基于折中解的备选方案排序法(MARCOS)对所选取的10家样本医药企业2023年ESG报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样本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总体良好,但仍存在鉴证意识不强、信息披露管理不规范以及报告中缺乏专业术语等不足之处。基于此,医药企业,应树立第三方鉴证意识,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政府机构,应制定医药行业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相应的监管制度,以推动医药企业ESG信息披露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