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片白云 是棉花糖做的玻璃瓶 装满了彩虹色的秘 密风是看不见的船桨 摇啊摇,飘向天际 路过小山雀的婚礼 撒下花瓣雨作为我的贺礼 撞进雷公公的胡须里 电光是打开的火漆 雨滴是漏出的悄悄话 落进青蛙的绿信箱 直到撞见月亮小姐 她轻轻揭开星星的邮票 ——原来每个人 都收到过云朵的甜蜜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 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林徽因,1904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1924年,赴美留学,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并系统学习了建筑课程,2024年获该校追授建筑学学位。1928年,她与梁思成结婚,共同创立东北大学建筑系,开启中国高校建筑教育先河。抗战期间,她游历多省考察古建筑,最早向大家介绍河北赵州桥等重要文物,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收集关键资料。林徽因在文学、建筑等领域多有建树。1955年林徽因病逝
·· 明月照耀在荒凉的金色沙漠, 明月在北海面上扬着娇娇的素波。 寂寂地对着浮荡的羊群,直立着, 他觉得心中激动了狂涛,怒海,一泻的大河。 一阵的朔风冷冷地在湖上渡过, 一阵的朔风冷冷地吹进了沙漠。 他无力地虚拖着腐烂的节杖,沉默, 许多的诗来在他的唇上,他不能哀歌。 远远的天际上急急地渡过了一片黑影。 啊,谁能告诉他汉胡的胜败,军情? 时时断续着呜咽的,萧凉的胡笳声。
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 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改作黄金时代歌 拔茅草, 搬石块, 自己的学校自己开。 互相教导, 互相信赖, 读书不做读书呆。 分析过去, 抓住现在, 创造将来。 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译:田毅 不要哀伤地告诉我, “生命只是一场空梦!" 因为沉睡的灵魂已然逝去, 事物并非表象所呈现的那样。 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 坟墓并非是生命的归宿; “—切本该尘归尘、土归土”一 所说的并不是灵魂。 命中注定的目标, 并非享乐也非悲痛; 而是行动,让每个明天都发现, 我们比今日走得更远。 艺长存,时易逝, 我们的心纵然刚毅勇敢, 却如蒙着鼓皮,轰然作响,
我居于可能之城 一座比散文更美丽的楼宇 窗榻更密,门户更殊 其如雪松般挺立的房舍 视野难以全部抵达 永恒的穹顶就像是 天空的边界 往来者皆俊美 我的营生便是 舒展我局促的掌心 将天堂轻轻采
我记得那奇妙的一瞬: 你忽然在我面前现身, 如同短暂虚幻的影像, 如同纯洁美丽的精灵。 在绝望的忧思折磨中, 在喧嚣浮华的纷扰里, 你那温柔的声音回荡, 可爱的容颜飘入我的梦境。 岁月流逝。 暴烈的狂风吹散往昔幻想的云层, 我遗忘了你那温柔的声音、 如天使般的绝美容颜。 在幽闭的黑暗深渊中, 我的时日悄然流逝, 没有敬畏,没有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 没有爱。灵
·· 寒露,作为秋季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到来。此时气温骤降,北方初现霜冻,南方则进入“秋钓边”的黄金期。自然物候中,鸿雁南迁如宾客,菊花傲霜绽放。农事上,北方抢收棉花、玉米,播种冬小麦,同时防范“寒露风”对晚稻的侵袭;南方则收割晚稻,采摘柿子、山楂,渔民浅水区捕鱼。传统习俗里,吃蟹赏菊、登高望远、食芝麻养生是寒露节气中人们经常会做的事情一雌蟹黄满膏肥,搭配菊花酒或姜茶,寓意“丰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赏析: 作者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学场景切入,通过“黑发”与“白首”的对比,强调年少时不知勤学的遗憾。诗句简练直白,以时间管理为核心,警示虚度光阴的后果,诗人劝诫学子珍惜青春,勤奋治学,莫虚度光阴导致追悔莫及的核心思想,成为劝学诗中的经典。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以“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等自然景象变化喻时光飞逝,生动说明青春易逝、学问难成。诗中“一寸光阴不可轻”更是将时间量化,劝人们珍惜每一刻的时光。全诗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强调治学需持之以恒,不可懈怠,体现了理学大家对学习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赏析: 以击石取火为喻,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强调主动学习求知的重要性。诗中“青春须早为”直抒胸臆,警示青春短暂,若不趁早努力,终将悔恨。全诗通过朴素的比喻和坚定的语气,传递出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赏析: 以自身读书体验入诗,描绘专注治学至“春深”而不觉的场景,通过“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经典名句,强调时间的珍贵。后两句“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以反衬的手法来描写学习的专注,鼓励沉浸式学习。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为劝学诗中“惜时”主题的典范。
下列诗词选自不同朝代,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均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展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与责任担当。让我们一起欣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临终绝笔,从“九州同”可以看出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诗中无个人哀怨,唯存家国情怀,是爱国诗中情感相当浓烈的优秀作品。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被俘后所作,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的情感,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恢复国土的艰难险阻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忠烈名句,彰显视死如归的气节,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这首《满江红·写怀》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以“靖康耻”为愤,以“踏破贺兰”为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赏析:安史之乱背景下的悲歌,诗歌沉郁顿挫,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用词含蓄凝练,言简意赅,以“草木深”反衬城池荒芜,“白头”写尽战乱之苦,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赏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提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借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讽刺南宋朝廷苟安,展现女性诗人的豪迈气节。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晚年所作,以“铁马冰河”入梦,将现实困顿与报国壮志交织,抒发“老骥伏柄”的赤子之心,凝聚着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以煅烧石灰自喻,托物言志,借“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象征磨难,尾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胸臆,体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给人以鼓舞。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讽刺南宋当权者偏安杭州,以“暖风熏醉”揭露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尾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辛辣批判,乃讽喻诗经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开,回忆早年抗金战场的壮烈场景,表达了收复失地、精忠报国的信念,尾句“可怜白发生”抒发英雄迟暮、难以实现壮志的悲愤心情,豪放中见沉郁。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赏析:此诗并未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以“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等句写边塞苦寒和将士艰辛,尾句“白骨乱蓬蒿”揭示战争残酷,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与反对随意发动战争的思想。
九州生气特风雷, 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材。 赏析:借“万马齐暗”喻清廷腐败、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诗人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强大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源于人才,朝廷应该破格荐用人才,来打破“万马齐暗”的现状。本作诗风激昂,体现改革图强的迫切愿望。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赏析:被俘后途经金陵所作,诗人以“啼鹃带血”自喻,表达宁死不屈的决心,尾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成爱国绝唱。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此诗寥寥四句,道尽家国痛。以“泪尽”写百姓的无尽悲苦,字字泣血,“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句写尽年年期盼、年年失望的苍凉。诗人借百姓之望,抒自身恢复中原的迫切与对朝廷迟滞的隐忧,爱国深情凝于浅语,沉郁动人。
日入空山海气侵, 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 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 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 只恐难酬壮士心。 赏析:生于明末,累拒仕清,诗人以“十年天地干戈老, 四海苍生痛哭深”写明亡之痛,尾联“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 酬壮士心”抒发无望复明的内心无奈,诗风沉郁苍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展示了西北边陲的雄伟壮丽。后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表现了守卫边疆虽艰难辛苦,但是将士的报国壮志也在大漠风沙的历练中变得更加坚定,凸显了盛唐边塞诗所蕴含的保家卫国之志。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mou年少万兜,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词人以登临怀古抒发家国情怀。以“何处望神州”起兴,将北固亭雄姿与破碎山河并置,暗含中原沦陷之痛。后借“年少万兜螯”的典故,既赞古之英豪,更讽南宋朝廷怯懦。全词以“生子当如孙仲谋”作结,既是对英雄的追慕,亦是对偏安局面的愤懣。词
床单乐园 【英】罗伯特·史蒂文森 当我生病卧床, 头下会垫两个枕头, 所有的玩具都摆放身边, 让我整天都有好心情 有时,我花一小时, 检阅我的铅制玩具兵, 看它们穿不同的制服,拿不同的武器, 在高低不平的寝具上穿山越岭。 有时,我会把我的船编成舰队, 在床单上来回巡航, 或是拿出树木和房屋, 修建我的城池。 我就是个伟大的巨人, 平静地坐在枕头山上, 俯视山谷,
本书是著名作家女士全新原创的儿童长篇小说。 悠悠糖河水,承载着淮剧的百年荣耀。男孩秦小兵自幼喜爱淮剧,在当地淮剧艺术家的引领、栽培下,他凭借一手出众的二胡演奏技艺,被特招进的淮剧表演班(简称“小淮班”)。在小淮班里,秦小兵了解到鲁艺辉煌的历史,目睹了淮剧艺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感受到时代对传统艺术的继任者提出的新要求。在鲁艺精神的感召下,秦小兵和同学们苦练技艺,通过对淮剧的整理和再创作,与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