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纪荣脸色非常不好。涂必禄自嘲:“完蛋了。迟到两分钟。” 其实没迟到。通知七点到场,此刻才六点五十八分,涂必禄尚提前两分钟。但是这两分钟不算。纪荣已经到达,晚于纪荣便属迟到,这是规矩,虽未成文。 纪荣没吭气,此刻没吭气表明情况很严重。 当天清晨的集合地点俗称大榕树,这里确有一株大榕树,据说树龄有数百年。此刻榕树不是重点,树下立着的一块大标语牌才是。其实那也不是标语牌,是一面宣传画大板,画
戴森茧的第七十三区段悬浮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像一片未完成的蛛网闪闪发亮。负责收集能源的量子薄膜表面折射着太阳的光一那种G型主序星特有的G2V黄白光,温度5778开尔文,波长峰值在502纳米。凯儿熟悉这些数字如同熟悉自己的心跳。或者说,曾经熟悉。 她的生物场护盾贴着皮肤闪烁,珍珠色的微光随呼吸起伏。手指在真空中画出一道道弧线,每个动作都精确到皮米级别,校准因为微型天体或射线流导致角度偏转的薄膜。
一 嗡一一像是一个人轻轻地叹息。郑红瑶疲惫的身体沉于睡眠,但潜意识却对这声音产生了应激反应,直接让她从床上腾地坐起来。她迷迷糊糊环顾四周,心怦怦跳,定了一会儿神,意识到刚才是手机振动了。她睡觉需要绝对的安静,却不敢将手机设成静音,设为振动是确信自己睡着了也能听到,就算一次听不到,两次、三次肯定能听到。她将床头柜上的手机一把抓过来。手机显示屏的白光映在她油黄的脸上,此时是凌晨两点三十七分。她记得她
这会儿,路上的红薯应该被来往的车子轧成一块块饼了吧。 苏亮离开有一阵子了,但那老婆子兀自站在路中间不动弹,三轮车侧翻在她旁边,堆挤在路上的卡车气刹声噗噗响个不停,吹起一阵阵尘土,喇叭声此起彼伏。车流最前头一位身材粗壮的司机终于忍不住,气呼呼地从驾驶室里跳下来,挥胳膊大声噻噻,大跨步上前,一把扶正三轮车,用力一揉,将车揉到路边。但老婆子眼皮都没抬动一下,只直溜溜看着公路对面。司机怒气中带着疑惑,顺
一 奶奶去世后,父亲就酝酿着要当家了。 我们起初不知道这件事,生活还在按照往常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暗流在日子中持续涌动,且越来越强。终于,父亲和母亲爆发了冲突。 那是平常的一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泥土地上,光线中尘埃飞舞。母亲依旧早早起床,生火做饭,一会儿灶上就热气腾腾。早饭做好了,母亲开始喊我们起床、吃饭、上学,母亲催了三遍,并伴随着扫地、喂猪的声音。 父亲端着一个大瓷缸子,站在
疗养结束,返程途中,邻座的女士,疗养期间的室友,一位优秀的检察官,突然跟我谈起她在工作中见识的一件奇事。 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在停车场为他的皮卡充电时,突然走近旁边的一辆小车,砸开车窗,当着司机的面,拿走了后座上的一条香烟和一瓶白酒,目瞪口呆的司机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报警。金额够得上刑事犯罪,开庭前夕检方发现男子曾有过精神疾病史,于是拦截了起诉,进行了相应处理。隔了半月,男子与人在街边偶遇,没说两句
一开始,陈青说输了钱,不是现在这个数儿。后视镜里,看他比了个胜利手势。我问,两万?他说,后面再挂个零。我紧回头看他,跟家里说了吗?他笑,哥,这不先跟你说嘛,刚从开封加油站回来,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听这口气,我还得替他瞒着点儿。是炒股吗?他嗓子眼儿里哼唧半天,没说是,也没说不是。车开到单元门口,看他上楼,一晃一晃的,挺宽一楼道,走得满满当当。我又喊了句,两人慢慢说,别吵仗。他摆摆手说,我心里有数儿。
主持人语: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批评?最简单的回答是:因为知识很容易僵化和室息,而批评负责校正人与世界的间距,让我们一次次重新回到生命意义的瞭望台。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所谓“自在的存在”,典型如石头这样的无生命体,其特点是没有时间性和圆满性。表面上看,这种存在似乎没有缺陷,实际上却意味着缺乏可能性。因此,人命定必须成为“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拥有“是其所非,非其
在札记中,“我”是一个经验场所,而非一种立场。除非自觉其“立场”一此时此刻站立的地方一一置于一个不断变动的场所之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挤满了各色人物,而日记或札记只有一个时隐时现的人物,准确一点说,只有一个人的知觉与意识在活动。一个沉浸于内心的人很难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小说家,但或许可以成为赫拉巴尔式的小说家。前者属于命运让他不得不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后者属于自我分化,把个人的某一情绪偏向
暗夜里,一缕香气袭人。来源是一段由粉尘凝固的线香,纤细的形态,木质的颜色,一团细小明艳的红色带着温度,香气就从那一小团红色里源源不断地溢出来,青烟升腾,宛如苍穹云雾。香气飘然而至,它穿透你,停留在你的体内,你用嗅觉触摸它、辨识它,它却一点点浸透神经,令人沉醉,微醺中渐渐分不清楚它与你的边界。 香气乘着烟的羽翼,在空间里飞舞,肆意蔓延,充满每一个角落,像星辰一样浩瀚,无边无际。那变幻莫测的烟雾远非
漫行记
将时间转动如π
时日与程序
一次别离
镜头语言
蓝色房间
诗人简介: 马新朝,诗人,书法家。河南省唐河人。1984年入职《时代青年》杂志社,2005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任专业作家。出版有诗集《爱河》《青春印象》《黄河抒情诗》《乡村的一些形式》及长诗《幻河》等。报告文学集有《河魂》等多种。2016年因病去世,享年63岁。 太阳从桌子的一头 走到另一头 一整天,我没有写下一个字 一个人 干不了多少事情 我后悔曾经的狂妄,竟说出了一些 河流和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