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国热浪翻滚,与全国的高温热浪相比,今年的贵州更“热”,“热”爆全网,村超、村BA、龙舟节等接连不断的盛会赛事、民俗活动,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贵州打卡体验,感受贵州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旅魅力,在这“火热”的背后,县级融媒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24传媒年会组委会在榕江举办“县级融媒体发展论坛”,是对榕江通过乡村体育推动乡村振兴实践的高度认可和激励。 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 龙家胜:创新思维推进县级融合,共谋县级融媒体发展大局,这必将推动主流声音更加响亮,促进县级融媒形成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面对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县级媒体亟须转型升级的崭新背景,将以“村超”“村BA”现象级传播作为鲜活案例,深入剖析其蕴含的传播规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县级融媒体改革创新,
8月17日,2024传媒年会“县级融媒体发展论坛”在贵州榕江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县级融媒体发展,让正能量持续澎湃大流量”,旨在探讨县级融媒体如何在推动系统性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服务引导群众。 本届论坛由2024传媒年会组委会主办,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承办,中共黔东南州委网信办、中共榕江县委宣传部、贵州省互联网发展协会协办。中央媒体代表、媒体融合研究专家以及县级
在“互联网+”的流量时代,“引流”的核心是优质内容的传播。“村超”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靠全民参与共建、以乡村足球为媒、用优秀文化搭台、让经贸产业唱戏、用数字媒体推动的现象级文化传播品牌,核心是通过新媒体传播思维来办好赛事,本质上是传播平凡人物真善美的感人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截至2024年8月,持续火爆出圈的“村超”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曾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进行文化创新创造,涌现出一个个文化高峰。”近年来,我国在如何创新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造,生产了一个个风靡全国、广受农村人民群众欢迎的爆款产品,贵州“村超”就是成功的一例。 只要亲临“村超”现场,无不为之振奋,
媒体融合实践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相应的认知也在持续更新,形成了以“四全媒体”为核心内涵的对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理论认识。这其中包含了新的阵地观、媒体观、功能观、效果观、方法论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观念;提出了“服务群众”等新认识,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赋予“群众办报”“开门办报”等党的新闻工作传统以新内涵,践行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时代的
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从贵州榕江“村超”到甘肃天水麻辣烫,一系列爆火出圈的文旅IP带动着一个个城市变身网红城市,这些网红城市获得的高关注度背后都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逻辑,也给主流媒体的城市传播创新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 网红城市的传播之道,表面上看各有各的优势和基因,深层次则都有一些相似的规律和特点,如引人关注的往往并非标志性景观而是具有情绪价值的消费或体验场景,年轻人渴望奔赴的这些体验场景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自2018年以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新华社综合优势,以满足县融中心迫切需求为核心,以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为宗旨,以助力县融中心“建强用好”为目标,参与近2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本实现新华社县融专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引导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四力”提升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以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为例,深入探讨县级融媒体如何通过创新引领,在推动系统性变革中发挥更大效用,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群众,让县级融媒体绽放出充满活力的光芒。
摘要: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评选出150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这些节目主题多样、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从不同方面呈现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展现青春力量。在表达层面,这些优秀节目高度重视科技感、纪实感和年轻化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全媒体矩阵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传播。本文以入选名单中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为例,分析其在内容、表达、传播等方面的特点,以期有更多视听节目在网络
摘要:Z视介作为全新的文化传播平台,是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探索,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的战略规划、加快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以及深化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新范式、视听新进路。本文从“Z中国”“Z世代”“Z视听”三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Z视介在打造品牌IP、全面连接受众、拓展视听边界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主流媒体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摘要:我国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其形象体现了工人队伍发展的现实状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实践效果。新时代以来,《工人日报》在融媒体背景下以多元立体的建构策略呈现产业工人在整体素质、权益保障、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新形象,体现了新时代以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成果,指明了未来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方向。产业工人新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唤醒其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营造尊重劳动、
摘要:杭州亚运会期间,海内外各媒体机构共派出1.1万余名记者,参与了这场激烈程度不亚于运动员竞技的“新闻比拼”。其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旗下媒体的融合、外宣优势,以主抓区域特性关注群众赛事、设置两类悬念紧扣首金流量、讲好中国故事做大海外“朋友圈”、评论综述升华动态报道意义等四个方面为着力点,开展人物新闻立体化报道探索,讲述了诸多有关此次赛事的精彩故事。 关键词:区域特性 人物细节 海外“朋
摘要: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文化研究不仅将电视剧视为一种艺术样式,而且将它看作社会文化系统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本文试图将电视剧传播提升至电视文化的高度,审视其传播效应演化。在梳理电视剧文化传播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新时代电视剧文化传播效应演化的现实动因,并预测新时代电视剧文化传播效应演化的未来趋势,以期为新时代电视剧的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电视
摘要:新主流电影作为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新时代要素,是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文艺载体。新主流电影的影像书写实践通过丰富的题材类别呈现、平民化视角言说“大英雄”、贴合青春话语的叙事语态,呈现出影像审美的多元效果,以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结合市场需求等机制完成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表达与传播。在观影过程中,受众提升了对国家意识的价值认同,获得“中国精神”的沉淀升华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理解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基于最新考古挖掘和历史研究成果,试图通过还原古代典籍中的一个个神秘古国,勾勒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一经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片从多重叙事视角探寻神秘古国,提高观赏性,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创新表达方式,以科技为支撑,用年轻化表达策略讲述厚重的历史故事;深度挖掘考古探源成果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发挥价值引导作用,近距离向观众展现
摘要:党史微纪录片能够生动地展现党史,依托短视频天然的传播优势,成为党史教育的有效传播方式,其传播范围及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史频道的微纪录片为例,分析党史微纪录片的内容特色、传播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党史微纪录片传播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强国 微纪录片 党史教育 红色档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央档案馆联合制作的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
摘要: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在高校科研管理服务中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高校官方科研微信平台开通运营情况,分析公众号的定位、栏目、推送频次、内容类别等,研究各公众号在一定周期内(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的推送频次、推送总量、阅读总量等数据,在对比上述公众号运营的优势与不足中,探究公众号在服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传播效果,研究优化公众号运营策略的途径,思索如何利用公众号提
摘要:短视频在科技传播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科技传播的范围,特别是视觉表达上的延展性,让科技传播以更加直观、多元的形态走进大众视野,全面增强了科技传播的有效性、长效性,使得科技短视频成为科技知识流通的核心载体,以及国际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本文立足实际,通过对科技短视频发展现状的审视,明确科技短视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精耕专业,严格把关;加强创新,多元表达;强化参与,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声音、中国故事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但国际传播工作仍面临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济南国际传播中心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多维传播矩阵,以内容创新为引领,注重挖掘济南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助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话语权的
摘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在国际舆论场中捕捉事实、澄清谬误、回击谎言、明辨是非,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对此,本文深入分析2023年中国新闻奖39件国际传播获奖作品的创新趋向,为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供新思路。研究显示,主流媒体在新闻现场还原力与捕捉力,新闻议程设置力与延续力,新闻传播覆盖力与联动力等多个维度获得显著提升。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合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开展对外传播活动是一个国家推进国际化进程、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新时代的中国”多语种海外传播节目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监制,联合欧洲、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制作播放,采用多语种方式进行传播。该节目重视传播优质内容,提升主题思想,多角度、多媒体融合,扩大传播效果,以国际化视角展开策划,打破传播壁垒
当前,面对传播平台多样化、社会关系复杂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如何改进和丰富党建工作宣传,让党建报道为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所喜闻乐见,这是党媒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地市党报与党台合二为一、完成融合以后,如何坚持政治家办媒不动摇,坚持党媒姓党不走偏,秉持传统党媒的红色基因,如何在加强党建引领中不断丰富党建报道内涵,在媒体融合中不断创新党建报道形式是摆在地方党媒面前的重要议题。笔者认为
媒介生产是指媒介产品的生产,主要包含了信息生产和精神生产。纪录片作为特殊的媒介产品,既能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又有信息价值、美学价值。传统纪录片作品内容生产偏向专业知识及理性表达,在用户赋权的传播生态下,纪录片在追求理性表达的同时,增加了对感性表达的诉求。伴随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沉浸式传播逐渐成为新的传播形态。在沉浸式传播视域下,纪录片生产主要有时空触达、受众接受、内容解码及价值认同等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简称浙报集团)的潮新闻客户端品牌栏目《读端》,以打造“新闻+评论+社交”内容新生态而闻名并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实践上,《读端》通过“扩大人的连接”来推动“新闻+”,即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各领域人士点评潮新闻客户端的原创新闻,通过短短数百字的独到见解,为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提供全新的视野和思路;在模式上,《读端》通过“以用户为中心”来推动“新闻+”,即从内容生产分发到意见领袖点
摘要:用多样化的媒体传播手段为历史文物活起来赋能,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媒体机构在与各级各类博物馆合作创新方面,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在内容维度,可以围绕细分主题聚焦历史话题创作优秀节目;在表达维度,可以进行趣味性、年轻化、沉浸式的表达策略创新;在传播维度,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媒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策略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文博节目 文物活化 破圈传播 近年来,博物
摘要:在数智融合环境下,古籍数字活化顺应了现代古籍阅读供求关系平衡、知识传播升级、服务模式突破的需求。在古籍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近年来古籍的数字建设、内容融合与活化传播成效显著。本文基于古籍数字活化的实践案例,提出数据驱动的古籍数字内容建设、场景驱动的古籍知识内容服务和受众驱动的古籍全样态呈现三种建设模式,并从IP挖掘、技术突破、内容独创、顶层设计四个层面分析古籍活化利用的行动方法。 关键词:数智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由朱光潜先生主编的《文学杂志》迎来复刊。复刊后的《文学杂志》延续了先前对于文学美学领域的关注,同时进一步扩充了其文本题材的选择,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民俗。本文对解放战争时期复刊的《文学杂志》进行文本研究,从期刊题材编辑、价值融入以及美学思考三个层面,围绕其期刊内容进行文本分析与讨论,以期深入探析这一时期《文学杂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文学杂志》 解放战争 朱光潜 文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早期传播的进程中,国人报纸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媒介。哈尔滨国人报纸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巧用社会热点、注重文学副刊和俄国化倾向的报道特点。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早期传播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和强化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传播载体与方式。 关键词:国人报纸
摘要:充分彰显和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引作用,是当前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问题导向、价值取向、目标定向和实践指向四个向度,剖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间的作用关联,系统回答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闻舆论 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
摘要: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研究突破以往更多关注网络负面影响的研究视角,重视网络为“Z世代”大学生提供的“网络虚拟社会化”发展机遇,基于Marcia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理论,开展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处于不同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的大学生网络探索实验状况,探究网络探索实验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支持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探索实验
摘要:当借由观看媒介内容所形成的记忆不断消退,互联网中社交媒体用户便开始执着于追溯“失传媒体”,这一行为自千禧年伊始后发端于西方互联网社交平台,后渐至中文社交媒体领域,进而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媒介现象。本文从“失传媒体”的形成与技术怀旧视角出发,基于对中国互联网视频社交平台B站上关于“失传媒体”所形成的77部视频和218条留言的观察,探究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对“失传媒体”的技术怀旧情绪,以及此行为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可以广泛参与到新的传播生态的各个环节,但由于舆论场上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事件持续增加,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主流舆论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融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态研究》一书,具体且全面地介绍了在当前融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舆论生态在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舆论生态的基础概念,为读者具体讲解网络舆论生态的形成原因。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网络舆论生态的运行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舞蹈史诗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传播价值日益凸显。如何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传播策略,并准确评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黄卫星所著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文化价值研究》是对中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进行深入剖析的重要学术成果。本书从多个维度对《东方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包括其文本特征、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了除线下教学之外更多的课外资源与信息,借助新媒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需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环境变迁的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高等院校应当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致力于培育他们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在遭遇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类心理挑战时,能